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食闻天下 > 质量报道 > 正文
跨国食品巨头在欧美市场集体停用人工添加剂
2015年06月23日 来源:网易 浏览: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规范问题或许仍将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困扰”中国消费者,并不仅仅来自于时常曝光的企业违规添加,还包括各大跨国企业剔除添加剂时的“内外有别”。
  6月4日,美国快餐品牌赛百味对外宣布,未来一年半内将逐渐在其北美餐厅的菜单中去除人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近几月,包括百胜集团、麦当劳和雀巢在内的多家食品巨头都表示自家食物会使用更健康透明的原料。不过让人感觉遗憾的是,这些“健康”主张仅限于美国市场。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跨国企业在停用食品添加剂时的“双重标准”,是出于成本考虑,不会短时间内在全球市场进行原材料的升级换代,只能率先在竞争最为成熟也是最为激烈的欧美市场推出。
  巨头“集体”停用人工添加剂
  赛百味最新“主张”的原因或许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那次“冲突”。
  2014年年初,赛百味被爆面包中含有偶氮二甲酰胺,这种物质常用于制作橡胶鞋底,美国食品健康倡议人、Food-Babe网站创办人哈利(Vani Hari)号召6.6万余人联合请愿,称希望赛百味能够停止使用这种化学物质。
  随后,赛百味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尽管这种化学物质得到了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许可:“我们将在赛百味的面包中停止使用偶氮二甲酰胺,很快就能够将这种化学物从我们的面包中全部清除。”
  而此次表面上没有外界压力,但实际上真正的“幕后推手”正是来自于市场。有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赛百味自身来讲,业绩增长遭遇阻力,需要有新的营销点来提振消费,拉升业绩,从餐饮食品行业来看,停用人工添加剂或减少使用是一种趋势,诸多品牌相继做出这一决策,赛百味并非第一家。
  早在5月26日,百胜餐饮集团旗下两家连锁餐厅必胜客和塔可钟就已经对外宣布,计划将人工色素和香料从其食品中去除。
  调整的原因同样来自于市场的压力。据了解,因为一些较小规模竞争对手有对健康更有益的品牌设定,百胜集团旗下的品牌正面临着市场压力,尤其是墨西哥风味快速便餐(Chipotle),该品牌于4月份就保证不会在食物中加入转基因食品。
  麦当劳美国公司在2015年3月份,对外宣布将停止出售使用人类抗生素的鸡肉,并提供未注射人工生产激素的奶牛所产的牛奶,预计这一改革在两年内完成。作为响应,其鸡肉供应商泰森食品紧接着对外宣布,该公司力争于2017年9月底前实现一项新的养殖标准,即对其美国市场上的肉鸡全面停用人类抗生素。
  2月17日,雀巢美国公司也对外宣布,计划2015年年底前在所有巧克力糖果中全面停用人造香料和色素,包括那些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人造色素。
  同时,不含阿斯巴甜的百事“轻怡”可乐也将于2015年8月份进入美国市场,百事也想借此提振销量。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记者分析称,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觉醒,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都被打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对其市场和销售都造成了冲击。为了扭转销售颓势,通过减少和停止使用添加剂以更健康的姿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当务之急,所以企业纷纷对外宣称停用或部分停用食品添加剂。
  “先美国,后其他”的逻辑
  本来是好事,但巨头的“健康主张”却遭到质疑,原因就在于其无一例外就奉行了“内外有别”的策略,即这种改变大多只是在美国市场实施。
  上述某跨国公司内部工作人员林鹏(化名)告诉记者,从企业决策推行的角度来讲,任何决策都要一步步进行,选择试点,然后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开去是对的。这些企业大多发源于美国,率先在美国市场推广新的政策和决策也可以理解。
  有资料显示,雀巢英国公司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糖果时,74%的顾客都会选择不含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剂的产品,所以,早在2012年初即宣布彻底弃用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剂。据悉,为了彻底放弃使用人工添加剂,彼时6年前(即2006年)就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更改其旗下的79种产品的生产配方。  “停用人工添加剂意味着食品企业要对产品生产工艺、包装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短期内产品工艺会更加复杂化、精细化,产品保质期会缩短,不管企业是采用新的材料代替原有材料,还是研发应用新的技术或工艺来替代原有技术工艺,都会增加企业成本。”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指出,“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成熟,最终工艺会逐渐标准化,这些投入的边际成本也会降低。”
  林鹏告诉记者,化学添加剂在成本方面比天然成分要低很多,企业在成本考量的角度也不会短期内实现全球市场的原料变革。而美国市场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红海市场,率先在这个市场通过变革稳住或是争取更多的份额,才有精力去探讨其他市场的决策。
  事实上,“欧美禁用、中国仍存”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国消费者。而在众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往往更多的与食品企业牟利、违法生产脱不了干系,甚至已经被“妖魔化”了。
  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问题只有在中国才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跨国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自律方面比较成熟,在添加剂方面的使用也大多遵循法律标准。而中国市场非法添加的行为不断被曝光,整个市场环境还停留在制止非法添加阶段,尚未形成倒逼企业主动提高和升级添加剂使用的层面。而欧美则不同,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步就是对健康的需求,企业必须去升级,否则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就会被摒弃。

[编辑:吃不饱]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