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健康 > 健康前沿 > 正文
高血压患者如何“吃”才健康?
2009年02月24日 来源:网络 浏览:  
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些看似细小的生活习惯,而这些恰恰都是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词,比如饮食控制、按时服药,适量摄盐。

  如果在这些小习惯上栽了跟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血压不降、心脑血管病反倒“找上门”。

  而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相关风险因素往往互相作用。一不小心便会串并成事件链。强效降低“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心血管风险。而要强效降低“坏胆固醇”,除了药物的作用外,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的改善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实现。

  那么,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对于血压控制究竟有多重要?苏大附一院心内科博导杨向军教授介绍说,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 高 血 压 的 发 病 机制,有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其中,通过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的改善可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哦。

  饮食习惯与冠心病关系非常密切

  过去我们常说,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现在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杨向军教授说,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1912年俄国学者给家兔喂养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直至现在。究其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素喜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高血压病人每天食盐控制在5克以内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即蛋白质质量较差) ,饮酒过多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膳食因素。杨向军说,所以高血压病人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

  高血压病人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宜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兔肉、牛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因这类食品含胆固醇较低,而豆类及豆制品中还含有谷固醇,谷固醇有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所以患者宜多食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荠菜、萝卜、胡萝卜等。

  高血压病人还应适当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蜇、海参、淡菜、葵花子、芝麻等。平时烧菜宜选用植物油,最好是选择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高血压病人还应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各种动物油、骨髓、黄油、肝、心、脑、肾、蛋黄、鱼籽、鱼肝油、螃蟹等,对辛辣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

  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 3 ~5克。烧菜宜偏淡,对酱菜、榨菜、盐茶、皮蛋等含钠盐高的食物也应少吃或禁食,香蕉、西瓜、苹果、山楂等含钾较多的食品可适当多吃。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禁饮烈性酒、忌食公鸡、狗肉等。体重超重须要节食,并增加体力活动,使之达到标准体重。

  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必须进行饮食治疗。杨向军教授说,饮食治疗无效时或病人不能耐受时,方可用药物治疗。

  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也应注意饮食控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 (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怎样的

  多吃谷类少吃肉

  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总胆固醇升高者,必须首先进行饮食治疗。即使服用调整血脂的药物,也应以饮食治疗为基础,否则药物的疗效也将被无严格节制饮食所降低。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可使血脂下降10%甚至20%,轻度血脂异常者,不一定要服药也可能使血脂降至合适水平。

  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目标不仅要使血总胆固醇至少降低5.7毫摩尔/升 (如有冠心病则应低于4.7毫摩尔/升)以下,而且要通过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摄入,以有利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及时防治,并增加心血管的保护因素。

  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明显升高血总胆固醇水平。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蛋、乳脂等食品中,这些食品中也含有丰富的胆固醇。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有胆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每日摄取的胆固醇应减少至200毫克。动物内脏(肝、肾、肚、脑等)及肉皮、羊油、牛油、猪油(肥肉)、蛋类(主要是蛋黄),海产食品中墨鱼、干贝、鱿鱼、蟹黄等均含胆固醇很多,应加以必要限制。患者如每天摄入肉类超过75克、蛋类每周超过4个,或食用油类煎炸食品每周达5-7次,都应视为不合理的膳食。

  患者应以谷类食物为主食,粗细搭配。我国营养学家推荐玉米、燕麦,可与大米、面粉等配合食用。豆类、淡水鱼、植物油、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绿色植物如蔬菜、水果(苹果、香蕉等)等都含胆固醇较少,应鼓励适当多吃。当然,患者还必需严格控制体重,使每日从食物中获得的总热量能维持理想的体重。

  限饮酒,多饮茶

  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饮酒量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 (白酒不超过50克)为宜,葡萄酒较合适,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等则宜戒酒。但饮酒对甘油三酯升高者不利,酒精除供给较高的热量外,还使甘油三酯在体内合成增加。因此,权衡利弊,对防治心血管病而言,专家们多力主限酒或戒酒。

  茶叶中所含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至于咖啡是否对血脂代谢有利则尚无定论。维生素C与E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它们在深色或绿色植物 (蔬菜、水果)及豆类中含量颇高。这也是这些植物受推荐的重要原因。至于每一个人的饮食量与种类等,尚需结合具体情况,请医师指导和选用。

  专家名片

  杨向军教授

  苏大附一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脏介入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理事、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
[编辑:IDRI]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